無性戀小百科(3)-無性戀是什麼?

無性戀小百科

(3)無性戀是什麼?

AVEN(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 是世界公認的無性戀社群,將無性戀定義為:「一個人不感受性吸引。這是一個性傾向,不是自己的選擇(性禁慾)。無性戀者對於性、戀愛、和性慾皆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無性戀社群和一般人一樣是非常多元的。不比一般人好,也不比一般人差,他們只是不感受性吸引」。

    著名的《金賽報告》(Kinsey Reports)蒐集了上千位受訪者進行性行為觀察評估,解釋人類性行為頻率與性行對象交織的多樣性,量表描繪人不同性別進行性行為的程度高低有「0只有異性性行為、1主要為異性性行為,但有少部分同性性行為、2大部分為異性性行為,但有相當數量的同性性行為、3等量的異性與同性性行為、4主要為同性性行為,但有少部分異性性行為、5大部分為同性性行為,但有相當數量的異性性行為、6只有同性性行為」。如圖 1 

金賽量表雖然不特別指出「無性戀」這個性傾向,但在0和6光譜的兩極存在著「沒有發生性行為、沒有特定發生性行為對象」的x欄位。由於當時金賽意在推翻「只要跟同性發生過性行為,就被歸類於同性戀」,強調異性戀和同性戀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是錯誤的,因此並未闡述x欄位「沒有性活動的個體是怎樣的存在」,更沒有為了此向度命名,但某種程度上,金賽提供龐大的科學數據,證實人類的性是更加複雜具備流動性的,並呼籲學界更加寬容地看待人類的性,其中包含無性吸引與無性行為。

    Bogaert是截至目前為止,無性戀研究發表篇數最多的一位學者,從第一篇無性戀文獻Bogaert(2004)調查18,000英國民眾的性,以「不感受到他人性吸引(having no sexual attraction to a partner of either sex)」進行人口普查,試圖了解無性現象和無性戀的關係,包含性別、生理狀態、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宗教信仰等向度進行研究,並推估有1%的盛行率,意思是每一百人當中,就有一個無性戀者。某種程度上Bogaert算是第一個將金賽量表x欄位正式命名為「無性戀(Asexual)」的學者。

 

參考文獻:

AVEN:https://www.asexuality.org/

Bogaert, A. F. (2004). Asexuality: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1(3), 279-287. http://doi.org/10.1080/00224490409552235

Kinsey Reports:https://kinseyinstitute.org/research/publications/kinsey-scale.php

 

發佈日期:6/6, 2024

撰文者:李亭萱 諮商心理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