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4/29, 2021 

作者:NEATHLAKE 

撰文者:林笙原 實習心理師

老去的父母與陪伴的你

「如果是小孩,還能期盼今天做不到的事情,明天就能學會。但是父母今天還會做的事

情,可能到了明天就不會了」- 岸見一郎

24歲的我,還算是個年輕人,可能大多數和我同年齡的人也還沒有意識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直到某個瞬間你才會驚覺,原來爸爸、媽媽已經老了。

有人說:老化與成長一樣,從嬰兒一出生就 開始,只是速度緩慢,沒被發覺而已;

有人認為:老化是從有機體成熟後,身心逐漸的改變,以及功能的顯著衰退;

也有人覺得:老化是從成年期之後,才逐漸顯現的身心變化過程。

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般而言,人類大約在 60至65歲便到了老年,身體機能會漸漸衰老,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老年人 的定義為60歲以上的人群。

對於老人的照護,台灣已經相對其他國家給予了很多的措施與資源,但是在與老人的相處上我們是否了解的並不多?台語說:「老人囝仔性」長越大的人會越像小朋友一樣,時而可愛、時而讓人受不了。但或許在他們吵鬧、發脾氣的背後,要的就只是親愛的你的陪伴。

在《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這本書中,作者引用了哲學家鷲田清一在《咬不斷的思念》裡說的一段話:「我們的社會已經忘卻『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陪在對方身旁』的力量了。」在作者與父親相處的過程中,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沒做什麼事,就只是打理父親的三餐和打掃無障礙的廁所,感覺比起其他人好像自己很偷懶。但是,「如果無法認同『靜靜待在對方身邊』是一種被動行為,具有意義,那會覺得每天的照護工作十分辛苦。」作者的這一段話如同諮商中所提到的陪伴,陪伴是具有力量的,即使在當下諮商師和個案沒有言語間的對話,但諮商師的專注與傾聽也能讓個案感受到「我在這裡,陪伴你」;即使正在照顧家有年老爸爸、媽媽的你,所做的不多,但願意花些時間陪陪家裡的他們,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