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9/2, 2020

作者:NEATHLAKE 

撰文者:陳靜平  實習心理師

被輕忽的哀慟:當毛孩離開時

「就只是一隻貓而已,如果這麼難過的話,你可以再養一隻啊!沒有家的浪浪還很多,你再去認養一隻就沒事了。」

「我知道寵物死了讓你很難過,不過你已經難過一個月了,也該差不多了吧」

「你就是一直還留著寵物的東西才會這麼想牠,既然寵物已經死了就應該收拾乾淨!」

    現代人養寵物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相信大家有發現許多主要道路上有著大大小小的寵物用品店及獸醫診所,寵物用品博覽會也可看到人山人海!不難想像你我周遭其實充斥著「毛小孩的家長」。尤其,毛小孩陪伴飼主、與飼主建立起親密的情感關係,對許多人來說,寵物不僅是另類家人,更是心靈精神的伴侶,因此也越來越多人以「陪伴動物」(Companion Animal)取代寵物一詞。

    但是,生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落事件,從心愛物品的遺失到親朋好友的離世,當人們遭受失落事件時,會出現一些包含難過、憤怒、食慾增減等生理及心理的失落反應。然而,有一種悲傷被稱為「被剝奪的悲傷」,是指因為所悲傷的事物是不被社會認可及支持的,導致個人雖產生失落的感受但卻失去悲傷的權利。飼主與寵物間的情感連結程度並非所有人都可理解,甚至有一些人覺得寵物過世稱不上是值得難過的失落事件,因此,毛孩的逝去容易使飼主因無處宣洩形成被剝奪的悲傷之情況。

    國外的研究顯示,寵物死亡對飼主而言,其悲慟程度相當於關係密切的親友死亡,因此飼主會有內疚、憤怒、焦慮和憂鬱等情緒反應。在文獻中發現,因親友過世人們可以請假處理喪葬事宜,這也多半可以得到諒解;但處理同伴動物的喪葬事宜,對於不少雇主來說,會被歸類為不重要的事情,希望飼主可以處理完畢後盡快銷假上班,使飼主對於因為寵物過世卻無人承接其失落感到 不滿,也許這樣的情景對不少曾與毛孩道別的家長來說並不陌生。

    若親友目前正處在喪寵的哀慟時,可以陪伴、傾聽喪寵飼主的想法及感受,給予其必要的情緒支持;亦可鼓勵喪寵飼主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將有助於飼主接受轉變並重整生活,使身心恢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