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自我成長與行為改變
「晚餐吃什麼?」「隨便。」 「週末想去哪?」「你決定就好。」 這些對話是否熟悉得令人心驚?
李依心 尼思湖小編
「我在工作能力上就是比不過別人,我不夠有才華,我知道。」 「小時候我常聽到我媽說,你不配用好東西,我明明知道我受她的影響,又會無法克制地覺得我不值得擁有幸福。」
生活中總是各種忙碌,許多需要完成的事並未完成時,又有新的待辦事項等著處理。總感覺不斷地被自己或他人鞭策著要做的更多、做得更好。任由各種執念與要求圍繞,如同陀螺般暈頭轉向的打轉著,忽略了「自己」才是生命
2020年即將來臨,面對新的一年, 也許不用急著許下新年新目標、新決定,而是可以從想問題開始~
正常人體對於痛的第一個反應是趨避、逃離的,但世界上有一些人卻反其道而行,想要痛的感覺, 自傷行為對他們的意義何在?他們想說什麼?
電影《練習曲》描述一位聽障男大生於畢業前夕,獨自揹著大吉他和簡單行囊以單車環島,在旅程中與他人和自己相遇的故事。整部電影在出走與歸返、孤獨與相伴間來來回回,而所有旅程最終仍是回到自己。
你習慣「讀空氣」嗎﹖從日劇《凪的新生活》,練習陪伴自己的勇氣 撰文者:蔡佳容 尼思湖小編
懂得如何人際互動,懂得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絕對是人生歷程中需要的學習。溝通,是建立人際關聯的橋梁,其影響層面廣泛,自己的、同儕的、伴侶的、家庭的、職場的,甚至組織的、國家的。溝通主要尋求的不是客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