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特別容易在曖昧中「暈」?
為什麼特別容易在曖昧中「暈」?
李依心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我們還沒走進一段關係,就已經全心投入——
回訊息的速度會讓我們在意半天,對方一個無心的笑話,也能在心裡反覆播放。
你也曾經這樣嗎?
還沒開始,就已經暈得頭昏眼花。
在曖昧裡「暈船」並不是某種情緒軟弱,而是有一些心理線索,讓這段模糊的關係特別容易牽動人心。
【模糊帶來想像,而想像放大了投入】
曖昧的魅力就在於「不明說」。一句訊息,可以是關心,也可以只是禮貌;一個貼圖,可能只是好玩,也可能藏著試探。
而正是這種模糊空間,讓人不自覺把自己的期待投射進去。
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得不到明確答案時,大腦會試圖填補這些空白——這種「自動補完」的能力,是人類面對未知時的一種心理保護機制,但放在關係裡,就很容易變成過度解讀。
你不是真的在愛那個人,而是愛上了對那個人的想像版本。而這個版本,剛好滿足了你當下內心某些寂寞、渴望、或想被理解的部分。
【有時,我們暈的不是人,是那種「有可能被愛」的感覺】
很多人在曖昧中投入大量情緒後,會問:「我是不是太快就暈船了?」
但這個「太快」的背後,往往不是因為對方特別迷人,而是因為你內心其實很想要被愛、被選中。
當某個人對你特別一點點好、特別多一點點關心,心裡那種「我也許很特別」的渴望就會被勾起。這種渴望不見得和現實中的關係有關,而是你跟自己的過去、寂寞、自我價值的對話。
這份情緒的強度,往往與對方做了什麼無關,反而和你過去的情感經驗很有關係。你是不是也曾經在關係中常常懷疑自己夠不夠好?是不是也曾經很努力想證明自己值得被留下?
曖昧,剛好是一個讓這些內心聲音有空間發酵的地方。
【不穩定的回應,最讓人放不下】
有些曖昧讓人特別難抽身,常常不是因為對方給太多,而是因為他們給得很不穩定。
今天很熱絡,明天突然冷淡。這種忽冷忽熱的互動,會讓你陷入一種情緒的過山車,腦中不斷想著:「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他是不是改變心意了?」
心理學上這被稱為「間歇性增強」——偶爾獲得正向回應的模式,會比穩定回應更容易讓人上癮。
簡單來說,就是:越不確定,就越放不下。
而當你愈陷愈深,往往就不只是暈船而已了,而是進入一種「想被認可、又怕被丟下」的焦慮模式。
【你沒有錯,你只是渴望一段能讓你安心靠近的關係】
暈船不是一種錯誤,也不是一種軟弱。它往往是我們內心在提醒自己——
我想要被好好對待、想被在乎、想有人願意走向我,並且留下來。
但要記得,不是每一份靠近都等於承諾,也不是每一份關心都能支撐起一段穩定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容易在曖昧裡陷太深,不是要逼自己變得冷酷或理性,而是可以試著問自己一句話:
「我暈的,是他,還是我內心正在尋找的某種情感安全感?」
這個問題,不一定會有馬上清楚的答案,但能讓你慢慢走回自己——
而那,才是真正不再迷航的開始。
小水怪悄悄話
你不需要因為暈船而責怪自己。
能暈,是因為你還願意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可能,還有柔軟,也有希望。
但也請記得——
愛值得等待,但不該一再委屈。
願你下一次靠近,是因為對方真的願意接住,而不是你在努力演好一場單方面的靠近。
#情感關係 #心理學 #曖昧 #戀愛心理學 #自我成長 #關係經營
#暈船 #親密關係 #情緒整理 #關係焦慮 #你也曾這樣嗎
#說不出口的心事#心動也是一種冒險 #好像有點暈了
#被看見的渴望 #模糊關係的疼痛 #原來不是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