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專欄
「今晚要吃什麼?」 「太多了我選不出來,每家看起來都好吃又怕踩雷……」 「這件衣服好像不錯,先結帳好了。」 三分鐘後,滑到另一家同款、價格便宜一半——內心瞬間
當一段關係裡的謊言被揭開,許多人驚訝地發現,自己第一時間不是痛哭或崩潰,而是變得冷靜、銳利,甚至有些瘋狂地拼湊每一個細節:訊息紀錄、對話邏輯、行蹤時間差……彷彿只要能掌握完整真相,就能在崩塌的世界中重
不管是課業、人際、情緒,總覺得「他好像變了」? 也許他開始晚睡、沉迷螢幕,變得難以溝通; 也許他不再願意談學校的事、開始對家人不耐煩,甚至不想出門。 你試著和
還記得第一次閱讀小說《孤星淚》是小學時,當時只覺得故事好悲傷,也對某些角色特別感到不平。近期為了迎接最愛的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巡演,我再次重溫了那個早已看過無數次的十週年經典版本,當熟悉旋
有時候,真正讓人累的,不是傷害本身,而是別人對我們說「你該原諒了」。
當關係中的對話一次次被「情緒誤讀」打斷,最常出現的反應是反射式的回應:急著澄清、否認、或是更直接地反擊。
在人際互動中,言語從不是第一個出現的信號——我們早在開口前,就已透過表情、語氣與姿勢,傳達了內心狀態。
當關係中的信任受到嚴重損害後,「對不起」往往無法立即修復破裂的連結。上一篇文章探討了為何溝通變得困難,這篇文章將提供具體的修復實踐,幫助你們重建更堅固的關係基礎。
當關係中發生重大信任危機後,許多伴侶會發現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越是嘗試溝通澄清,心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一方可能感嘆:「我已經坦白一切,為什麼情況反而更糟?」另一方則疑惑:「我知道了所有事實,為什麼痛苦仍
當「立即擁有」成為新毒品,當「等待」變成瀕危能力,你的耐心還撐得住嗎?
「你MBTI測出來是i還是e?」咖啡廳裡,兩個初次見面的年輕人正用手機互相炫耀人格雷達圖,彷彿那16型人格代碼是某種靈魂掃描器,能預測一段關係的所有可能性(或災難)。
最近常聽到朋友說想去找諮商心理師師聊聊。「聊聊」這個詞聽起來很輕鬆,但老實說,這讓我有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