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情緒不穩時,你的心是不是也不好受?

	李依心 諮商心理師
	孩子最近是不是情緒起伏特別大?
	可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不願出門、作業拖延、晚上不肯睡覺……
	這些行為讓人煩惱,也讓人擔心。
	然而,在急著想「修復」這些狀況之前,
	也許該先問一個比較少被問的問題:
	你自己,最近好嗎?
【情緒,從來都是雙向流動的河】
	孩子的情緒從未獨立存在於這個家庭系統中。
	心理學研究清楚揭示,親子關係本質上是一種「情緒共振」的生態系統: 孩子的焦慮,如漣漪般擴散,牽動著大人內心的不安;
	孩子的不穩定,也常常讓家長感到無力、煩躁,甚至內疚。
	這些感受,不是錯,也不是軟弱。
	它們只是提醒我們:我們也身在這場風暴之中。
【你也正在努力,只是有點累了】
	許多家長會這樣告訴自己:「我不能被情緒帶走,我只是希望孩子好起來。」
	但在這段過程中,他們很少停下腳步來關心自己:
	「我是不是也快到極限了?」
	在高度情緒壓力下,大人如果缺乏對自身狀態的覺察, 就容易不自覺地採取防衛(「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控制(「你現在立刻給我冷靜下來」)、責備(「你這樣下去會毀了自己的」)來應對孩子的情緒表達。
	這並非因為不夠愛,而是因為真的太想解決問題,
		卻不知如何同時面對孩子和自己內心翻騰的焦躁與不安。
	【照顧自己,是一種責任,而非自私的選擇】
	家庭互動中最能穩定局面的力量,往往來自於最先學會調節情緒的人。
	當你願意說:「我也需要一些時間冷靜」或「我也覺得這件事很難處理」,
	你正在示範給孩子看一種珍貴的生活智慧:人是可以誠實面對脆弱,並溫柔地表達自己的。
		這不僅是在照顧自己,更是在教導孩子一堂重要的生命課: 面對強烈情緒,我們不需要假裝堅強,也不需要壓抑否認。
	【不是完美,而是靠近】
	請相信,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永遠冷靜的完美大人,
	而是願意一起摸索、願意放慢、願意靠近的那個人。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也開始情緒不穩,請不要急著自責或慌張, 你不是失敗的父母,而是正在承擔一段極其複雜且充滿挑戰的成長歷程。
	下一篇,我們會談談:
	在親子關係中,有哪些「無意的盲點」正在影響我們的理解與反應?
	—
	#小水怪談關係 
	#親子教養 #情緒教育 #家庭 #家長 #孩子 
	#家長自我照顧 #正向教養 #情緒共振 #家庭關係 
	#穩定從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