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感低的人常見5種思維模式,正視問題才能開始療癒!

分享到
一位女性坐在桌前撐著頭,神情疲憊焦慮

配得感低的人常見5種思維模式,正視問題才能開始療癒!

商業文章

「我是不是不夠好?」「我真的值得被愛嗎?」這樣的想法,是否也常在你腦海中出現?你是否曾懷疑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或害怕別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優秀?在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諮商室裡,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出現。有人在關係裡總是退讓,有人明明表現亮眼卻仍覺得自己配不上肯定。這些背後,往往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來自 配得感低落的思維模式

配得感(Sense of Worthiness)是一種內在信念,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也影響了我們接收愛與幸福的能力。若配得感低落,即使外在條件再好,也可能陷入長期焦慮、自我懷疑或人際不安之中。以下從心理學角度解析5種常見的思維陷阱,並分享在諮商過程中幫助來談者重建配得感的方法。

第一種思維模式:總覺得自己必須完美,才值得被愛

這類人常有潛在信念:「如果我不夠好,就會被否定。」因此,他們在 工作、人際或感情中容易過度要求自己。在心理學中,這屬於完美主義型思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積極上進,但內在往往伴隨著焦慮與不安。

在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的諮商心理師觀察中,完美主義者常在面對讚美時難以接納,因為他們總覺得「還不夠」。這樣的信念使他們難以真正體驗到成就感,也容易陷入情緒耗竭。

如何練習轉化?

試著每天記錄三件你做得「夠好」的事,無論多小都可以。這不是逃避改進,而是學會看見自己的努力。當你能逐步接納不完美,也就能開始允許自己「被愛不必靠表現」。

延伸閱讀: 為什麼總是交不到真心朋友?人際障礙的7個徵兆

第二種思維模式:過度依賴他人肯定,害怕被拒絕

低配得感者常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眼光中。當別人讚美時會短暫安心,然而一旦被忽略或批評,就立刻陷入焦慮。這與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有關。若童年時缺乏穩定的情感連結,長大後容易形成焦慮型依附,渴望被愛卻又害怕失去。

許多來談者在諮商中發現,他們的情緒並非真的源自對方的行為,而是來自內在那個渴望被看見的小孩。當他們開始透過覺察與書寫練習,與這份情緒重新對話時,依附的焦慮也逐漸轉化為自我安定的力量。

第三種思維模式:習慣比較,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好

比較是低配得感最常見的陷阱之一。心理學家指出,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會讓我們透過他人定位自我,但若過度依賴這種比較,反而會讓自尊被外在標準牽著走。

在諮商中,來談者常提到「我覺得我永遠追不上別人」。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的諮商心理師會帶領他們辨識這些「自動化負向思考」(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並練習將焦點從「別人怎麼樣」轉向「我正在成長」。當他們開始關注自身步調時,焦慮逐漸減輕,也更能體會自我價值。

女性在窗邊伸懶腰,展現放鬆與釋放感

第四種思維模式:習慣壓抑需求,害怕成為他人的負擔

有些人從小被教導「要懂事、不要麻煩別人」,久而久之形成了壓抑需求的習慣。他們害怕表達真實情緒,認為只要不造成困擾,就能被喜歡。這種思維雖讓人看起來溫和,但長期下來會導致 情緒耗竭與關係不平衡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建議

諮商心理師會引導來談者練習「溫柔表達」,例如用「我感到」取代「你讓我」,讓情緒表達不再帶有攻擊性,也幫助對方理解自己的需要。 學會表達,不是任性,而是尊重自己的開始。

第五種思維模式:害怕成功,覺得幸福遙不可及

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中稱為自我阻礙(Self-Handicapping)。當內在的配得感低落時,人會下意識地避免成功,因為成功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期望」。他們會告訴自己「我不夠資格」、「我只是運氣好」,以此來逃避焦慮。

在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的諮商過程中,心理師會協助來談者覺察這種自我防衛機制,並透過逐步設定可達成的小目標, 建立「我有能力做到」的信念。這個過程不求快速,而是穩定地重建信任感,讓人重新相信自己配得幸福。

手持花束的畫面,上有文字「for you」,象徵療癒與關懷

如何重建健康的配得感思維?

若你發現自己常落入上述思維模式,不代表你有問題,而是你的內在仍在學習相信 「我值得被愛」

諮商心理師通常會透過以下三個方向協助重建配得感:

  • 覺察內在對話:記錄日常中對自己的評價,辨識哪些語句帶有批判或否定。
  • 重塑自我敘事:嘗試用更溫柔的語氣描述自己,將「我不夠好」轉化為「我正在學習中」。
  • 建立情緒安全感:透過諮商或支持系統,讓自己在被理解的環境中學會接納與被接納。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的專業支持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提供預約制服務與電話初談機制,可透過線上表單或官方 LINE 預約,安排10至15分鐘初談,協助釐清需求並媒合合適的諮商心理師。團隊包含多位正式諮商心理師與具督導的實習心理師,能因應不同生命階段與議題,提供穩定且專業的心理支持,也設有公益諮商方案,為降低經濟壓力,僅酌收場地費或設定合理費用,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心理協助。

配得感的建立,是一場回家的旅程。當你願意慢下來、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你會發現—— 你本來就值得被愛。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南崁本館:桃園市蘆竹區南平街35號B1
藝文分館: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318號4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