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感6大迷思破解,讓你勇敢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好的愛情!

分享到
一對新人在陽光和綠樹下,仰角拍攝,擁吻並高舉雙手慶祝福婚姻

配得感6大迷思破解,讓你勇敢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好的愛情!

「我是不是太貪心了?」「我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愛我?」——這些話,也許你在心裡說過無數次。 在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諮商現場, 我們常見許多看似自信、獨立的人,其實內心深處仍被「不配擁有幸福」的信念困住。這種信念,正是源自對配得感(Sense of Worthiness)的誤解。

 

配得感,是一種內在的允許感——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值得擁有美好」,而不是必須靠努力或表現去換取。 當我們誤解了配得感,就容易陷入焦慮、自我懷疑或過度討好的循環。 以下整理出6個常見迷思,邀你一起看清誤會背後的真相,重新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好的愛情與人生。

 

迷思一:有配得感的人就是自信滿滿、從不懷疑自己?

許多人以為配得感高就代表「完全不焦慮、不懷疑、不需要他人肯定」。但事實上, 真正的配得感並不是沒有不安,而是允許自己即使有不安也能被愛。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個案中, 有一位女性在關係裡總覺得自己太黏人,擔心伴侶會嫌煩。 透過諮商心理師的陪伴,她漸漸發現,那份焦慮並不代表「我不好」,而是內心渴望連結的自然反應。 當她開始接納自己的情緒、不再責怪自己「太敏感」,關係也變得更穩定。

有配得感的人不是完美無懈,而是懂得在懷疑中仍選擇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迷思二:配得感高的人不會受傷

這是許多人最大的誤會。配得感高的人也會失落、也會被拒絕,但不同的是——他們知道那不代表自己沒價值。

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提到:「脆弱是愛的前提。」能夠擁抱脆弱、面對拒絕而不失去自尊,正是健康配得感的表現。 在諮商過程中,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諮商心理師常協助來談者練習情緒覺察,例如分辨「我被拒絕」與「我不好」這兩種不同的訊息, 讓自我價值不再被他人的態度綁架。

受傷不是失敗,而是你正在真實地體驗與他人連結的過程。

 

迷思三:要有成就,才配擁有愛

這種迷思在現代社會特別普遍。許多人將「愛」與「成就」劃上等號,認為自己必須達到某種標準,才有資格被喜歡。 然而,這樣的信念其實是對自我價值的條件化。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諮商心理師觀察到,這類來談者常在愛情裡過度付出或討好, 因為他們潛意識裡相信「如果我不努力,對方就不會留下」。 透過「自我覺察練習」與「關係腳本重整」,他們逐漸理解——愛並不是獎勵,而是一種互動與選擇。

愛不是努力換來的報酬,而是你本來就有資格感受的情緒。

 

延伸閱讀: 配得感如何影響愛情?5種心理學解釋,教你把握真愛!

一隻手臂在戶外高舉金色獎盃,象徵勝利與成就慶祝勝利

迷思四:有配得感就不會需要別人

有些人誤以為「配得感高」等於「完全獨立、不依賴任何人」。但實際上,健康的依賴是成熟關係的一部分。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天生需要依附與連結。拒絕依賴、強迫自己獨立,往往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或被看成軟弱。 在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諮商中,心理師會引導來談者練習「安全依附」,也就是在親密中保持自我,不壓抑需求,也不過度依賴。 這樣的平衡,是建立健康愛情的重要基礎。

真正的強大,不是拒絕依靠,而是勇敢選擇讓他人靠近。

 

迷思五:提升配得感,只要多愛自己就好

「多愛自己一點」是很常聽到的建議,但若缺乏深層覺察,這句話可能淪為空話。 配得感的建立,並不只是買禮物給自己、說幾句鼓勵話,而是願意面對那些讓自己「無法愛自己」的原因。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的實務經驗中,許多來談者在諮商初期會覺得「我知道要愛自己,可我做不到」。 心理師會透過情緒探索、家庭經驗回顧與關係界線練習, 幫助他們理解:有時候不愛自己,不是懶惰,而是還沒被理解。 當那份理解出現,自然就有力量重新愛自己。

真正的愛自己,是願意溫柔面對那些還沒被愛的部分。

一名戴著草帽和背著背包的旅行者,站在金黃色的花田中,張開雙臂享受日出探索大自然療癒

迷思六:配得感的重建,只能靠自己完成?

許多人誤以為「修復配得感」是孤獨的自我練習,必須靠自己「撐過去」或「想開一點」。 然而,心理學實證指出,自我接納的形成來自被理解與真誠關係的回應。

根據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的「一致性理論」 (Congruence Theory), 當一個人被真誠傾聽與接納時,大腦會降低防衛性反應,啟動情緒修復的歷程。 也因此,真正的成長,往往不是「一個人撐出來的」,而是在安全關係中重新學會信任。

 

從迷思到療癒——配得感的重建,需要被理解與陪伴

當你能看清這些迷思背後的真相,也就離療癒更近一步。 在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能力重新建立內在安全感。 透過穩定的諮商歷程與心理師的陪伴,你將能學會:

  1. 辨識自我批判與真實需求。
  2. 建立情緒界線與自我肯定感。
  3. 在關係中保持誠實與柔軟。

這不是一條快速的路,但每一次對話、每一次願意理解自己,都是療癒的開始。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提供預約制服務與電話初談機制,可透過線上表單或官方 LINE 預約, 安排10至15分鐘初談,協助釐清需求並媒合適合的諮商心理師。 團隊包含多位正式諮商心理師與具督導的實習心理師, 能因應不同議題與生命階段提供穩定的心理支持,也設有公益諮商方案, 讓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步調走向內在修復。

你值得被愛,不需要任何理由。這不是口號,而是一個你可以親身體驗、重新學會相信的真理。

 

尼思湖心理諮商所
南崁本館:桃園市蘆竹區南平街35號B1
藝文分館: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318號4樓

 

TOP